浴火重生的佛山陶瓷业之二:整治行动
2010年12月29日上午,佛山市机关大院小礼堂。2010佛山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。这次会议的召开,也为持续了数年的佛山陶瓷产业整治划上了一个句号。
副市长李子甫充分肯定了陶瓷行业在“十一五”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出的重大贡献。他指出,佛山市“十一五”期间节能降耗成绩显著,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进度为110.11﹪,佛山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30%左右,将逼近或稍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,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给佛山20%的任务。经过三年的整治,全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已接近全面完成。
几年的整治行动,佛山市各级政府部门交出的是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——
禅城区作为陶瓷主产区之一,纳入专项整治范围的115家建陶企业(2006年底共有窑炉405条,喷雾干燥塔248个),其中90家企业的生产环节实施关闭或向外迁移,25家企业按照省级清洁生产标准实施改造提升。截至2009年10月,已有87家企业完成关迁转移,共拆除窑炉269条,喷雾干燥塔l55个,分别占原总数的66.4%和62.5%。
南海区纳入专项整治的陶瓷企业共108家,其中2007年关停7家,2008年关停47家,2009关停32家。丹灶镇从2009年7月起,将剩余的5家陶瓷企业全面关停转产,陶瓷产业已全面退出。罗村街道原有19家陶瓷企业,也在2009年年底前全部迁离,腾出的旧厂房将通过“三旧”改造,用于发展高档次的第三产业及以灯饰电光源为主的都市型产业。狮山镇仅保留广东宏陶、和美、爱和陶等3家通过省级清洁生产验收的企业,西樵镇32家陶瓷企业仅保留7家。2010年南海区计划关停12家,剩下的10家为保留下来“改造提升”的企业,全部通过清洁生产验收。
三水区从2008年8月起,开展对全区45余家陶瓷企业进行综合整治,除了整治二氧化硫、粉尘排放外,还对燃料、废水、固态废物、厂容厂貌等12项内容进行综合治理,有新明珠、华纳、博德、宏源等26家陶企完成整治,余下企业将进行转移或提升。
高明区从2008年4月起对全区12家陶企业分4类进行整治,扶持壮大顺成、贝斯特两家上规模企业,限期治理两家,转产或搬迁两家,依法关闭6家。
顺德区是关停并转最为彻底,该区的25家陶瓷企业中,只有新中源顺德生产基地进行转产获得在原地保留,其他22家陶瓷企业在2009年元旦前均被关闭。
……
据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张庆云介绍,截至2010年年底,全市列入调整提升的298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,一共关停转移、转产企业220家;预计全市保留建筑陶瓷生产企业62家(其中禅城区22家,南海区10家,高明区4家,三水区26家)。此外,对于保留下来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,政府引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,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和节能目标考核,促进企业实现清洁生产。
清洁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。在政府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下,截至2010年底,佛山市共有55家建筑陶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,并通过了广东省经信委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验收,成为佛山市对陶瓷行业整治得升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。当下,清洁生产低碳发展期模式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趋,也成为陶瓷陶业的一个共识。清洁生产,也让佛山陶瓷企业摘掉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,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,在行业中树起一种全新的形象。
来源:陶城报